陶瓷酒坛的晾晒:将陶瓷酒坛清洗完成后应当把坛子小心的竖起来,口朝下,底朝上,自然风干。冬季风干时间在两天左右。夏季比较热的时候就半天就可以了。专业土陶储酒坛在翻转陶瓷酒坛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陶瓷是易碎品,一定要小心翻转,且不可操之过急,避免损坏酒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翻转的过程中,不可与尖锐物碰撞。陶瓷酒坛的检测:当陶瓷酒坛清洗晾晒干以后了,就可以储酒了,但是第一次不能放太多酒,要先用一些差点的酒,测试一下陶瓷酒坛是不是有漏酒现象。因为陶瓷酒坛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碰撞,贵州土陶储酒坛会造成酒坛的碎裂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当测试用酒可在酒坛里保存3天左右,以保障酒坛充分的测试,做到万无一失。三天后查看如果没有漏酒现象之后,方可往酒缸里注入好酒,只待若干年后,一坛好酒香满人间啊!陶瓷酒坛的密封:首先将塞子塞住陶瓷酒坛口后,在外面滴蜡密封,或者贪方便,用胶纸密封。不过建议还是用滴蜡,这样密封的效果远远比胶纸密封的好。
酒中醇、酸、酯、醛、氧化物等微量成分之间进行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能够自然平缓进行,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酒体更加细腻、丰满、醇厚。白酒是中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享誉世界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的质量风味与储存老熟有密切的关系。专业土陶储酒坛储存是为了老熟,老熟可以去杂增香,减小新酒的刺激、燥辣,使口味和谐,增加酒的醇厚感。新蒸馏的酒,具有辛辣、冲、暴香及糟糠味等特点,饮后口感燥辣而不醇和,所以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其香、味才会变的柔和,顺口、味协调、余味香。 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储存的容器材质的良否与储存白酒的质量有密切的相关性。土陶酒坛的优点是可以保持酒质,贵州专业土陶储酒坛空气容易进入,从而促进酒的老熟,而且成本较低。酒的颜色与储存年限有关。在相同年限中,容器的材质和质量不同,着色度相差也很大。
土陶酒坛既是黄酒的主要酿造容器之一,专业土陶储酒坛也是主要的贮酒容器。我们常说的黄酒越陈越好,只有在陶坛里才能实现。自古以来,其他材料的贮酒容器也很多,但始终无法和陶坛贮存的酒相比。古时盛装黄酒的陶坛容量较大,较大的达到32 升,现在一般在22~24升之间。发酵正常的酒可以在陶坛里存放几十年不变质,而黄酒珍贵的品质尧精致的韵味尧幽雅的意境也只有在品味陈酒之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盛黄酒用的陶坛一般采用黏土烧结而成,坛的内部和外部都要涂上一层釉质,因此,酒液虽然在坛内贮存,但与空气并非完全隔绝,坛内会渗入微量空气,土陶储酒坛制作其中的氧也酒液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正是陶坛这一独特的“微氧”环境和坛内酒液的“呼吸作用”,促使黄酒在贮存过程中不断陈化老熟,越陈越香。
陶瓷碎片的厚度: 以1000公斤酒坛为例,一般来说,专业土陶储酒坛酒坛中部坛身的陶瓷碎片厚度约为2厘米,这样的厚度保证了酒坛不会渗漏,酒坛重量合适,又保证了盛装的白酒能和外界的空气交换,促进储藏的白酒催陈老熟;酒坛底的厚度较厚,主要有支撑酒坛重量的作用;酒坛颈的厚度稍薄,减轻重量防止酒坛变形。 陶瓷碎片的密度: 主要查看酒坛陶瓷碎片的密度是否均匀,其均匀一致的密度说明酒坛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陶瓷碎片的颜色: 在自然光下观看酒坛陶瓷碎片,经煤炭高温1300度左右烧制的陶坛,其陶瓷碎片颜色均匀,呈现陶泥原料成熟的灰褐色,这样的酒坛较好;如果温度不够达不到陶泥成熟的温度,陶瓷碎片呈现暗红色或者其他颜色,这样的酒坛储酒时间长了易渗漏。 陶瓷碎片的硬度:贵州土陶储酒坛经高温烧制成熟的陶瓷酒坛硬度很好,其碎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很费劲,切割的时候会火星四溅,这样的陶瓷酒坛质量很好,储酒不会渗漏,储藏存放的时间可以很长;如果能较容易切割的陶瓷酒坛碎片,说明其烧制的温度不够,陶瓷酒坛硬度不够,这样的酒坛储酒时间短,时间长了容易渗漏。
土陶酒坛烧制分为了煤炭烧制,天燃气烧制。煤炭烧制一般采用的是低卡数的煤渣作为燃烧原料,其特点是温度不易控制,专业土陶储酒坛对于火头的判断完全来至于技术工人的经验,这容易造成火头温度过低(低于1000℃),土陶酒坛泥胚无法完全陶化,釉面无法烧熟,储酒后容易出现散浸的情况,火头温度过高(高于1350℃),又会造成局部出现大气泡和釉面滑移,导致泥胚显露出来,影响土陶酒坛的外观。那么即使是在控制得当的情况下,贵州土陶储酒坛理想烧制温度是1280摄氏度,也会由于使用煤炭烧制的土煤窑结构,造成酒坛正面和背面釉色不均的情况,这也因为正面为火头,背面不能直接接触火头导致的。还有一点就是使用煤炭烧制过程中,硫化物质和吸附在酒坛上,这一点是不利于白酒长时间窖藏的。